附件:
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课 题 申 报 书
课 题 名 称: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
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衔 接 专 业: 建筑工程施工+土木工程
牵头申报单位: 淮阴工学院
联合申报单位: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江苏天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课题主持人1: 佘跃心
课题主持人2: 刘 凤
课题主持人3:
申请日期: 2015年4月2日
江苏省教育厅制
填 写 要 求
1.课题名称应简明、准确。
2.课题主持人不超过3人,一般为1名代表后继教育学校、1名代表前段教育学校、1名代表企业。相关材料需经学校审核,确属真实无误后签署意见,加盖学校公章。
3.研究目标、研究基础、重点与创新、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保障措施的填写,要简明、准确。
4.申请表须用A4纸,小4号字,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5.申请表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一份。相关证明材料(现有调研报告等)1份(按序装订)。
主持人
姓 名
| 佘跃心
刘凤
| 性别
| 男
女
| 年龄
| 51
41
|
行政职务
| 院长
系副主任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高级讲师
| 从事
专业
| 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教育
|
工作单位
| 淮阴工学院
淮阴商校
| 联系
电话
| 13951265581
15950392728
| 邮政
编码
| 223003
223003
|
通讯地址
| 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淮安市高教园区枚乘东路6号
| E—mail
| 1019972653@qq.com
392951238@qq.com
|
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 姓 名
| 专业
技术职务
| 工 作 单 位
| 从事
专业
| 课题组中分工
|
孙文彬
| 教授
| 淮阴工学院
| 土木工程
| 后段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
龚成忠
| 教授
| 淮阴工学院
| 土木工程
| 构建后段专业课程体系
|
何卫忠
| 副教授
| 淮阴工学院
| 土木工程
| 开发后段专业课程教材
|
陈亚东
| 副教授
| 淮阴工学院
| 土木工程
| 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
张渊
| 副教授
| 淮阴工学院
| 土木工程
| 撰写质量对比研究报告
|
傅毓海
| 副校长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化学
| 前段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
马成
| 高级讲师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政教
| 市场调研与分析
|
储华平
| 高级讲师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土木工程
| 构建前段专业课程体系
|
寇红平
| 高级讲师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电子电工
| 撰写对比研究报告
|
周靓
| 讲师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城镇规划
| 撰写对比研究报告
|
韩寿兵
| 高级讲师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工民建
| 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
刘学勤
| 高级工程师
| 江苏天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土木工程
| 市场调研与分析
|
汤商
| 高级工程师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工民建
| 开发前段专业课程教材
|
注:项目主持人不超过3人。在表格中可以并排填写。
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的目标
|
前段教育学历层次
| 中职
| 专业名称
| 建筑工程施工
|
后续教育学历层次
| 本科
| 专业名称
| 土木工程
|
目标:
在两校的努力下,2014年本专业招收新生50名。本课题将针对两校的前后段培养,拟通过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师资培养等途径,充分开展教学研究,统筹确定七年一贯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中职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升段考核、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生能力培养路径,建设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有效衔接的课程标准、层次渐进的教学资源,系统化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架起职业教育的直通通道,大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
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的基础
|
牵头学校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9月,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单位。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源自淮阴工专土木科,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2000年开设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注重以能力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2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经三十余年的专业教育和工程实践,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彰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双师型教师数量在同类高校中遥遥领先。学院积极参与淮安市“百名教授进百企”、“百名博士进企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活动中,多名教授与企业对接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淮安市及周边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学院有多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历,职业教育经验足。1998年土木科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有多年的土木工程专业对口单招学生培养经验,近三年,承担并完成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题4项,其中两项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是全日制普通中专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原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该专业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好、技能创新能力强,教师理论与专业实践并进,社会服务能力强。2012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专业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水平、职业技能、教科研能力高。近几年荣获江苏省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个,省信息化比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在省专业课两课评比中获示范课1个,研究课7个;专业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多位教师长期兼任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近年来所服务的项目获国家“AAA”文明工地1个,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1个,省文明工地3个;每年承担质检员、监理员等行业上岗证考试培训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已成为淮安市建筑类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市城乡建设人才培训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
201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两校联合开办中职与普通本科“建筑工程施工+土木工程”七年分段培养试点,首批招生50人。自招生以来,两校多次就3+4人才培养展开交流活动,深入市场和企业调研,研讨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升段入学考核内容标准和分段培养目标;联合召开新生开学典礼,帮助学生明确分段学习目标要求和内容;召开专题座谈会,对教学实施质量进行了解和把控;专业骨干教师联合召开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探讨课程教学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实训项目内容和标准,共同开发《建筑工程测量》、《钢筋技术》、《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等校本教材;同时两校还经常就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训展开交流与合作。
专业建设中,两校均注重校企深度融合,与江苏淮阴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其中江苏天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壹级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经营房屋建筑施工、市政道路、装饰装修、钢结构施工及劳务输出等业务。公司是淮阴工学院和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建筑类师生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淮安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单位,长期参与淮阴商校土木水利专业建设指导与教学工作,其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指导师生的专业技能与实习管理。
|
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
重点:
本课题旨在开发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从工长到工程师的七年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是建立衔接贯通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调研确定“分层次” 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作用;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为重点培养工程一线应用型人才,其就业岗位、专业能力均有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应相应不同,所以前后段人才培养目标应首先准确定位,层次分明。
2.研究构建“专本衔接、校企合作、实践导向”的衔接的课程体系:拟将原有中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有序调整。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等课程重应用、强创新,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在课程内容方面,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避免中、高等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课程内容全面整合,采取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实现课程结构板块化、实践课程行业化、课程组织层次化,满足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
3.研究建立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以能力为核心的相衔接的评价机制。中职以测量工、钢筋工、施工员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本科段以高级工、工程师、监理师为标准,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4. 校企合作研究构建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和共建共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衔接,必须由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本科院校的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形成相对独立但又有机衔接、可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行业、企业、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开发课程的机制。
|
创新点:
1.本课题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兼顾中职人才培养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目标。部分中职学校,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就业,注重各种技能的培养,完全以就业率为学校质量高低的指标,忽略了学生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需要;还有部分中职学校以升学为学校的主要目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课程设置上,以考试科目为核心,附带开设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降低了专业课和实践技能的标准,减弱了中职毕业生供给劳动市场的功能。本课题尝试以学生就业技能与持续学习两方面能力为本,建立由基础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提升拓展模块组成的,与后段本科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中职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的达成。
2.本课题开发的课程体系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层次性和连贯性。调研发现目前中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本课题探讨校校联合、校企之间有效沟通、科学论证、统筹设置、有效衔接,中职段按测量、钢筋等高级工的应知应会和工长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设置课程,本科段按工程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能力形成来设置,既避免了课程设置的重复性,又体现了不同岗位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专业能力养成的连贯性。
|
课题研究的方案(包括研究思路、方法和时间安排)
|
研究思路:
充分利用淮安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资源,通过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协同开发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以地方建筑市场调研为依据,以中职测量工等工长到工程师的职业能力养成为本,通过协同开发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保持前段建筑工程施工中职教育课程的独立与完整,增强后段土木工程本科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和职业性。
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建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以体现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类型特点。
2.调查法:通过对建筑企业人才需求,学生就业岗位、岗位能力需求和学生个人能力形成需要进行调研,研究建筑产业人才市场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形成中等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课体系建设思路和建议,以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建筑产业发展的吻合度。
3.实验法:通过对2014级、2015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对比分析人才培养质量,检测课程体系的实际效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以优化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时间安排:
●设计申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并进行文献研究,制订初步方案和研究实施步骤。
(1)采用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了解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建设要求,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
(2)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法,了解和掌握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分析研究目前的分段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建立衔接贯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找到立足点。
(3)对课题作初步分工,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5月—2017年1月)
按中职和应用型本科两阶段成立子课题组,制定前段后段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通过个案分析、实验对比等形成各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第一阶段(2015年5月—2016年12月)
①选择20个地方建筑企业、5所建筑类中职学校(含就业和对口单招两种类型)和10所土木工程本科院校开展初步研究工作,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他学校3+4分段培养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②通过实验法,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和培养质量进行研究,完成前段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编制配套教材讲义。
(2)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结合升段考试,运用个案分析的实验法,深入分析人才培养质量,撰写对比研究报告,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结题鉴定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整理相关材料,准备课题结题鉴定,接受终期评估鉴定。
|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成果主件:
1. 土木工程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教育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2. 关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和高等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
3.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与普通本科(土木工程)“3+4”分段培养实施 性人才培养方案
4. 衔接人才培养与传统分段人才方案对比研究报告
成果附件:
1. 关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和高等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衔接培养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2.建筑工程施工中职与土木工程本科衔接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3.校本教材、课件、教学视频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
实践意义
1.本课题研究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衔接,由行业、企业的专家和两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形成相对独立但又有机衔接、可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中职与本科院校管理方式不同这种差异,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以往中职和地方应用型本科衔接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错位、课程计划各异、课程标准差异等现实问题,导致开设的课程内容有部分重叠,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也有脱节和重复现象,相关的专业实践训练也有重复现象;而本科阶段由于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根据知识组织系统性的需要选择课程知识,避免了中职学生知识脱节,得以保证本科阶段的课程进展和理论提高。
2.“专本衔接、校企合作、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保证了中职教育在与本科教育衔接的同时还拥有完整、独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题拟将原有中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有序调整,设置中职、本科接口课程,将基本素质课程中的英语、数学和计算机三门课程作为接口课程,将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测量定为专业接口课程,大大减少课程重复现象,教学时间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学生在中职阶段不仅训练了职业技能,而且打下了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这是专本衔接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所在。
3.研究相衔接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形成 “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着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大职教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中、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分别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中、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促使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制度改革满足了中职学生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而其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但在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贯通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理论和实践中也尚未解决好中高等课程衔接的问题;对中高等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课题对土木工程专业中高等教育课程衔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建设工程一线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推广价值
通过课程设置、整合、标准制定等途径有效解决中职与高等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推广意义。根据我们对高等院校招收的中职院校对口升学的学生问卷与访谈,发现中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如建筑制图、建筑力学等课程,有研究表明,中、高职院校课程内容重复率高达30%,有的甚至高于 60%,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本课题按测量工、钢筋工等技术工人→工长→施工员等技术员→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准工程师”能力形成规律,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以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并积极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组成的模块化的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认知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强化,实现对岗位工作的认知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建筑市场的农民工和建设企业技术工人的继续教育、能力提升也具有推广价值。
|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
1.组织保障
由淮阴工学院和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的双方负责人共同成立课题体系开发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和师资交流,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
(1)在课题研究期间,学校提供实验调查等各方面的支持。
(2)两校均配备和课题有关的可供研究人员阅读的图书包括电子图书等资料。
(3)两校将足额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各项经费和时间保证。保证开题调研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调查实验、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教材出版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对其他所需的研究条件,给予全力支持。
|
经
费
投入
| 本课题研究拟投入7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支持50万元,两校自筹20万元,两校对专用资金设立专门账户,加强资金的使用强化审计工作,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和审批制度,确保资金足额用于课题研究。
|
牵头单位意见(领导签字、单位盖章):
联合申报单位意见(领导签字、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领导签字、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