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鉴定申请书

作者:莫逊 时间:2017-01-20 点击数:

附件2

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

鉴定申请书

课题编号: 201548

课题名称: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

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课题主持人: 佘跃心 刘凤

牵头高等院校: 淮阴工学院

牵头中职学校: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填表日期: 2016年12月10日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制

课题主持人

佘跃心

刘凤

职务、职称

建工学院书记、教授

系副主任、高级讲师

通讯地址

淮安市高教园区枚乘东路1号

淮安市高教园区枚乘东路6号

邮编

223003

223003

联系电话

13951265581

15950392728

电子信箱

1019972653@qq.com

392951238@qq.com

课题研究专题网站网址

http://zgzxj.hyit.edu.cn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所在单位

职务、职称

承担任务

蒋洋

淮阴工学院

副教授

构建后段专业课程体系

储华平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高级讲师

构建前段专业课程体系

嵇德兰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讲师

课程建设

何开俊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助理讲师

实践课程体系

孙文彬

淮阴工学院

教授

后段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顾文虎

淮阴工学院

助理研究员

后段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刘泽俊

淮阴工学院

副教授

开发后段专业课程教材

周靓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讲师

撰写调研报告

傅毓海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副校长

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马成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高级讲师

市场调研与分析

注:课题组主要成员一般不得超过10人。

一、基本情况

提交

鉴定

成果

目录

1. 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总报告

2.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3+4应用型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2. 土木工程专业3+4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3.土木工程专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分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报告。

4.中职与本科衔接课程标准汇编

(1)中职主干课程标准:6门

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制图、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

(2)本科主干课程标准:6门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

1. 教材(共9本)

建筑工程力学、建筑工程测量、钢筋技术、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土木工程识图、土木工程识图习题集、土木工程材料、建设工程监理和工程估价

2. 论文:17篇

(1)“3+4”分段培养人才出现的必然性

(2)基于模块化的3+4现代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分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3)“3+4”分段培养“七年一贯制”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4)“七年一贯制”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5)3+4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模块化的“专本衔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

(6)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钢筋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7)做好现代职教体系3+4中职阶段日常教学管理探索

(8)浅谈“3+4”分段培养之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构建

(9)“七年分段培养”的中职段建筑材料课程研究

(10)基于土木工程专业“3+4”模式的职业教育一体化研究

(11)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12)“卓越计划”背景下提高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

(13)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课程主动学习模式研究

(14)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交通土建专业的教学改革

(15)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讨

(16)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探讨

(17)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3. 其它成果

(1)土木工程专业3+4项目转段升学《建筑材料》考核大纲

(2)土木工程专业3+4项目转段升学《建筑制图》考核大纲

(3)土木工程专业3+4项目转段升学《建筑力学》考核大纲

(4)《建筑力学》校级精品课程资源

(5)《钢筋工》网络课程资源

(6)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荣誉证书

(7)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荣誉证书

(8)《建筑材料》题库

(9)《建筑工程测量》题库

二、工作报告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体会及经验等。)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

1.设计申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并进行文献研究,制订初步方案和研究实施步骤。

(1)采用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了解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建设要求,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

(2)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法,了解和掌握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分析研究目前的分段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建立衔接贯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找到立足点。

(3)对课题作初步分工,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5月—2016年11月)

按中职和应用型本科两阶段成立子课题组,制定前段后段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通过个案分析、实验对比等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1)第一阶段(2015年5月—2016年10月)

①选择20个地方建筑企业、5所建筑类中职学校(含就业和对口单招两种类型)和10所土木工程本科院校开展初步研究工作,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他学校3+4分段培养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②通过实验法,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和培养质量进行研究,完成前段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编制配套教材讲义。

(2)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结合升段考试,运用个案分析的实验法,深入分析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对比研究报告,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3.结题鉴定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整理相关材料,准备课题结题鉴定,接受终期评估鉴定。

(二)体会及经验

1. 课题的选题具有实际意义。本课题对土木工程专业3+4分段衔接培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通过课程设置、内容整合、标准制定等途径建设了现代职教课程衔接体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推广意义,对于建设工程一线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校校企联合共研,推进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联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市场调研、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研课程标准、共建开发课程,提高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3.课题研究内容详实,方法得当。采用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过程贯穿两校的2014级、2015级本专业在校学生前段培养过程,在实践中研究、验证和优化,将课题研究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了课题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

三、研究概述(1000字左右)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对成果的自我评价、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后继研究的设想等。)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 现代职教体系中职教育向应用型本科衔接升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筑企业壮大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就业需求的必然趋势,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必然趋势。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七年分段培养必须构建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七年通盘考虑,将衔接效能最大化。坚持校校企共研,准确定位中职与本科七年“分层次”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沿着七年贯通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专本衔接、校企合作、实践导向”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以能力为核心的相衔接的评价机制,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3+4”分段培养指的是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结合,使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本科学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3+4”分段培养的关键主要是建立衔接的课程体系。“七年一贯制”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充分研究中职本科原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由基础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提升拓展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同时注意各模块间避免中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及遗漏,体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4. 本科段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实现终身教育,精细人才培养措施,构建以核心课程教学为主、以通识课程为辅、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为拓展及多专业方向课程供选择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综合—分解—再综合“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把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知识、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等相结合,让学生享受学习、学会学习,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对成果的自我评价

本课题通过市场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通过个案实验等开发了土木工程专业3+4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升段考核方案和核心课程的考核大纲,探索了两段衔接课程、中职段主干课程、本科段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七年一贯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了分段培养的标准、方法、内容和要求,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有助于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通过校校企联合共建课题研究小组,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共同探讨、落实和总结提炼的研究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后继研究的设想

本课题以2014级、2015级3+4试点项目学生为个案展开了人才培养研究,优化了前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部分课程资源,但学生尚未接受升段考核,今后两校将继续加强沟通交流,跟进这两批学生的本科段学习成长,进一步推进现代职教体系衔接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五、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版权所有©淮阴工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2017-2019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北京北路89号   邮编:223001   联系电话:0517-83559932